2023年,勐捧镇曼贺南村紧紧围绕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阶段性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会议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旧寨换新颜。
(资料图片)
曼贺南村一角
建好“骨干队”。2021年在“两委”换届中,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治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目前曼贺南现有村“两委”干部7名,大专以上文化4名,高中及中专3名。同时,对村级班子开展好履职能力专题培训,实现思想先进、本领过硬,不但能干,也能干出成效的班子队伍。
储备“后备队”。近年来曼贺南村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注重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在每个村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等,建起乡村振兴的人才蓄水池,让人才活水源源不断流进来。逐年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每年培训农民500人次以上,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用好“指导队”。按照脱贫不脱钩,摘帽不摘帮扶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作用,把准国家方针政策,号准乡村发展脉搏,把懂技术的人员选派到产业薄弱村,把有交通、国土等专业的人才选派到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开展好技术指导,并参与到村内管理和治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步伐。
抓实疫情防控。设置党员先锋岗、网格区、责任段,由党总支统筹,以支部为单位分时段将每月主题党日开展到边境线、巡逻段等。村党总支书记沉底担责,全面激活村组疫情防控体系,党政军警民联动收集研判境外信息,精准落实边境疫情管控“八条措施”。段长守边包责,以身作则听指挥、作指导,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夜以继日示范带动16个村组(居民点)段长落实“专人专线、专段专责”,组织边民及支援民兵排查、巡逻蹲点,紧盯重点地段不放松。网格长管控领责,发挥“十户联防”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作用,通过群众大会、入户恳谈等方式,确保疫情防控政策入脑入心,构筑“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多层次全方位管控防控体系。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了自然村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年度达标,卫生厕所普及率、行政村5G网络覆盖提前达标,19项指导性指标已达标14项。组织实施了农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全村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近年来有8个自然村争取到帮扶单位水泥进村建设项目,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建设村内道路绿化带。11个村组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有3个村纳入了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预计投入2000万项目资金,合力打造环境优美、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全村农村公路21公里实现硬化,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交通网络。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移动电话、计算机网络进入农户家庭。组建了11支文艺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明建设。
抓实农业项目。目前,有6个自然村实现了有万元以上年收入的村集体经济,全村覆盖形成以冬季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羊角蜜种植、火龙果、青枣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村共发展蔬菜种植大户200户、养殖大户26户,种植蔬菜面积达10000余亩,生猪2000余头,帮带1000余名农户实现稳定就业。同时,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开展高品质果蔬大棚种植,以占补平衡发展粮食种植,冬季蔬菜种植带动推广的模式,带动村民选育新品种、拓展新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立村、产业强村、产业富民。
党的思想宣讲经常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当地傣语、哈尼语等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入户走访、健康宣讲、文明创建等形式,开展涵盖乡村振兴、普法宣传、安全生产、农业农村、科普健康等内容的政策知识宣讲;发挥业余文艺演出队的优势,以文艺为媒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融入到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传播党的政策方针,实现人人听得到、人人听得懂的宣传模式。
党建引领村组治理经常抓。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高质量推进曼贺南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做好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落地,着力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氛围;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了村调解委员会,以“村调解员+村组干部+志愿者”组成调解小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细化规范村规民约,引导群众遵守公序良俗、弘扬传统美德、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主题实践活动经常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活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乡村发展的凝聚力,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了每周一、三、六开展大扫除卫生制度,卫生评比机制。近年来共开展家庭卫生评比1.5万(户次),评出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文明家庭32户,最美村组4个。涌现出县级文明村2个,州级文明村1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个,美丽乡村不断呈现。
云南网通讯员 陈坤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