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日沙珠玉 娓娓叙绿意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四月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春意盎然,记者在前往沙珠玉乡的路上发现,春风拂过后,杨树慢慢长出嫩芽,在树梢上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绿色。

望着眼前成片的树林,今年71岁的下卡力岗村村民豆格才让回忆说:“别看现在这里是一片‘绿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珠玉每年春秋两季一场风一刮就是两三天,一觉醒来人被流沙困在屋子里的事情时有发生,里头的人只好从窗户爬出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曾经青海有名的沙患之地,肆虐的风沙,严重困扰着沙珠玉人的生活。“每年春天,地里的种子要播两三遍,播一次被风刮走一次,播一次再被黄沙盖上一次,我们种地就难啊。”豆格才让说。村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从根源上治理沙化,那么即使举家搬迁也是治标不治本。

下卡力岗村党支部书记山珠加说:“虽然当时我年纪小,但依旧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村党支部书记带党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树的火热场景。”

而在此过程中,发出的也不尽是赞同之声。

“投入资金种树,可万一失败没有收益怎么办?”

“没有种植经验,这些树苗可怎么成活?”

村民们表达的疑虑与担忧,也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现实难题。确实,种树需要资金、技术、经验、劳动力以及百折不回的坚持,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然而,为了完成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从1985年开始,下卡力岗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周边村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成功案例、典型经验细细讲给村民们听。同时,党员也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种树,采用在沙子上植树加种草为主、栽植枸杞林为辅的方式来治理黄沙。

“下卡力岗村的30多名党员都发动全家人一起种树,‘传帮带’的治沙精神就是从那时候形成的,一代一代延续至今。”山珠加说。

在治沙的过程中,干旱缺水是制约下卡力岗村扩大植树规模的最大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关,1990年,全体村民积极克服困难,愣是在荒漠中建起了节水蓄水的水库,村里的每位党员要认领五公里水渠进行维护。今年72岁的老党员先巴太说:“巡护五公里路程不短,我每次都要走好久,但一想到能让家园变绿变美,我就觉得付出一切都值得。”

时光如梭,二十年的治沙征程已让绿意浸染在村子里,也在每个人心间扎根,年轻的村民自觉传承着老一辈党员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险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的接力棒,努力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绿色宜居家园。(栾雨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