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

央广网兰州7月27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通讯员刘建军 李峙江)随着大暑节气的到来,又进入了一年最为闷热的高温时节,但在甘肃成县苏元镇龙窝村的晒场上,群众正忙着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购的小麦良种进行清选过风、装袋、封口、登记入库,粮食精筛机的轰鸣声、群众的欢笑声、孩子的喊叫声奏响了夏日乡村的丰收曲。

小麦良种清选(央广网发 刘建军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苏元镇位于成县西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成县的大粮仓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2022年,该镇抢抓成县创建3万亩国家级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机遇,提前谋划,采用“部门+院校+企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合作模式,率先开展了小麦N斯特拉姆潘列种子提纯复壮工作,力争走出一条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路子。

晾晒场上良种分装忙(央广网发 刘建军 摄)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级绿色种子繁育标准选定了100余亩集中育种地块,与40余户群众签订了育种和购销合同,高于市场价回收了5万多斤良种。为进一步保证种子质量和纯度,筹资购置了先进的粮食精筛机,对收购的良种进行精选、建档、存储,确保今年1500亩育种基地的用种需求。”苏元镇党委书记李昆说。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也是农业增产和群众增收的重要保证。

作为成县粮食生产大镇,苏元镇把小麦品种的繁育放在粮食生产的首要位置,在小麦育种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传统的小麦种植,都是把自家头年收的麦子留出一部分做种子。这样年复一年,种子没有经过改良,不但很难增产,反而因为种子退化、病虫害等各种原因,产量越来越低,这让我十分苦恼。去年政府号召进行良种培育,我第一个申请,把自家的5亩地全部种上优良品种,今年获得了丰收,合作社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回收,收入很好。今年我要继续扩大规模,种好地、产好粮、过上好日子。”苏元镇龙窝村小麦种植大户杨希望说,他通过看新闻、听广播、请教农业专家,慢慢意识到了良种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试种农技部门推广的新品种,远远高出了之前的产量,让他尝到了良种带来的好处。

苏元镇龙窝村的小麦良种库(央广网发 刘建军 摄)

良种繁育不但提振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群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同时,通过专家的科学指导,提高了群众粮食种植的科学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在做好今年1500亩良种繁育种植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对接县内用粮大企业和手工挂面加工厂商、粮食购销大户、优质网店等下游企业,稳定产销关系,实现小麦集约化、订单化种植,全面提升小麦产品附加值,让老百姓的日常口粮变为值得信赖的商品粮,带领群众早日迈向乡村振兴的致富之门、幸福之门。”李昆对小麦良种繁育推广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2022年,成县建立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基地12处面积2537亩,繁育小麦优质品种16个,良种繁育田亩穗数密度均达到30万穗以上,纯度达到99%以上,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去杂去劣等各项技术措施规范到位,田间长势及产量水平相对较好,繁殖技术水平有了有了大幅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推荐内容